说起,大家是不是都会想起步履缓慢、弯腰驼背的老年人?觉得自己还年轻力壮,身子骨硬着呢?
没错,目前老年人确实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人群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 32.0%,其中女性患病率高达 51.6%,骨质疏松临床最重要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,这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可是,现在不少中青年人群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,需要重视和尽早预防。
我国低骨量人群(骨质疏松高危人群)中,40~49 岁人群占比高达 32.9%,但这一部分人群通常是不自知的,对骨质疏松不了解、不重视、不在乎,通俗的来说,就是没有想过自己会“缺钙”,直到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骨头疼痛、容易骨折、身高“缩水”之后,才会意识到可能得了骨质疏松,错过了,预防和的最佳时期。
骨质疏松是什么?
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微结构破坏,造成骨脆性增加,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,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。其中,原发性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,在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很容易被忽略,也称为“寂静的疾病”。
为什么骨质会疏松?
这里,要从骨骼的代谢过程说起。
骨骼的代谢里,有2种重要的细胞:成骨细胞,主要负责骨骼的合成,它能够将骨骼需要的各种无机盐钙化,形成新的骨骼。与之对应的是破骨细胞:负责骨骼的分解。一个分解,一个合成,两者互相作用,才能让我们的骨骼持续更新。
通常,成年前骨骼不断构建、塑形和重建,成骨细胞的合成速度会快于破骨细胞的分解速度,所以我们的骨量得以增加,并达到峰值;成年期在35岁之前骨重建平衡,维持骨量峰值;但35岁之后,随着年龄增加,成骨细胞逐渐“老化”,合成速度比不上破骨细胞的分解速度,骨量呈负增长、逐年流失,就导致了骨质疏松。
中青年存在哪些骨质疏松危险因素?
很多疾病的诱发风险,很多都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骨骼的健康也不例外。
钙摄入不足
根据调查显示,我国 97.2% 的居民膳食中存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,每日膳食的钙平均摄入量仅 400 mg,而营养学会的建议是成人每日钙摄入800mg,而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需求量则更高,为每日1000mg。
很明显,绝大多数人群的日常饮食无法提供身体所需的足量钙质,这就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。
不良饮食习惯
其次,部分人群缺乏运动锻炼、过量饮酒、高钠饮食、饮用过量的含咖啡因饮料等,这些都会影响钙的吸收,也是诱发我国中青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。
维生素D不足
最后,中青年人群工作忙碌,从早忙到晚,大多数都是在办公室待一天,缺乏户外活动,所以通过晒太阳来获得的维生素 D 的机会也很少。而维生素 D起到促进钙吸收的作用,如长期缺乏,就容易造成骨量减少,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当到达一定的年龄后,钙一直在偷偷的流失,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低骨量状态,有潜在的风险呢?推荐大家来对照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(IOF)推荐的筛查标准,来看一看自己的风险等级。
如果上述其中任何一题回答结果为“是”,那么就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,建议做一个骨密度检测来了解自己的骨骼情况,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。
年轻的时候日常注意钙剂和维生素 D 的补充,保持骨量的峰值,有更多的存量,能够减缓钙流失的速度,减少年老出现骨质疏松的几率。
【声明】
*文章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*本公众号转载的公众号和媒体文章、其他网站,图表等内容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读者不应在缺乏专业医生指导下,擅自根据文章的任意内容采取行动。